-
6月18日
-
1984年阴历后10月(即阳历11月23日到12月21日)
在这月出生的鼠辈们是幸运的,因为在中国传统农历的闰月中,闰十月是最难见到的。从1800年到2111年的这311年中,只有1870年(庚午年)和1984年(甲子年)出现了闰十月,而下一个闰十月就要等到2166年了,再下一个是2318年。 也就是说,本世纪的整整一百年中我们都将不会再遇到闰十月的出现。如此一来,农历闰十月出生的人,一生中将不会遇到第二次真正的农历生日。 或许仅仅针对生日来说,我们应该去诅咒过往编写农历的人,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传统命相学中,古人对闰月降生的推崇。闰月生人的一生都将会是幸福和完美的,福星对凡间世人的庇佑不会轻易降赐,更不可能轻易重复,所以闰十月的降生更被视为是极大的幸运和骄傲。 不过,仔细一想这还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儿呢,何况那年还是一个甲子年,综合起来,我敢说我们(闰十月出生的人)这波人简直就是千年难遇嘛,而在历史的长河中,不早不晚,恰好叫我们赶上了。 这辈子连个一岁生日都过不着,2166年,我在天上等你们,一起庆祝一岁生日,我们一起唱祝你生日快乐!
附:
农历闰月的计算
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?——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。
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?先记住: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.2422日,朔望月的长度为29.5306日。
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,长度为29.5306×12=354.3672日,比回归年少10.88天即将近11天,每个月少0.91天,近1天。
依此,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,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,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。
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,长度为29.5306×13=383.8978日,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。
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,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、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——这就是矛盾。
为了克服这一缺点,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,找出了“闰月”的办法,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,四月到六月为夏季,七月到九月为秋季,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,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。
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.5306日为基础,所以大月为30日,小月为29日。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(初一)必须是朔日,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,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。因此,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,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、四月是小月、九、十、十一、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。
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?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: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,也就是应有等式:m×365.2422=n×29.5306
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:
19个回归年=19×365.2422=6939.6018(天)
一个朔望月有29.5306天,235个朔望月=235×29.5306=6939.6910(天)
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,矛盾消除得只差:6939.6910-6939.6018=0.0892(天)——即2小时9分多,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。
所以,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,即“十九年七闰法”,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,使农历的元旦(春节)总保持在冬末春初。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“闰周”。
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,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,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。
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,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,若有13个月即置闰。置闰的月从“冬至”开始,当出现第一个没有“中气”的月份,这个月就是闰月,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“闰”字。部分资料参考:刘家铭的空间
标签:生日快乐
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树梢老李原创,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:http://jiaweili.com/post/24.html

- 评论:(0)
- 隐藏评论
【评论很精彩,欢迎吐槽。定期精选优质评论发红包】